本报讯(记者吴新光通讯员张天宇)从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获悉,河北省委书记、省级总河湖长倪岳峰,省长、省级总河湖长王正谱日前共同签发2025年第2号总河湖长令《关于印发〈河北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〉的通知》,要求统筹河流源头至河口、水域和陆域的全域保护,协同推进水灾害、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治理,传承弘扬水文化,合理布局河湖生态、生产、生活空间,打通“绿水青山”到“金山银山”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点搭网配资,建设“河安湖晏、水清鱼跃、岸绿景美、宜居宜业、兴水富民、人水和谐”的幸福河湖,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保障。
2025年,按照省级总河湖长令《关于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〔2022〕第2号)要求,新建幸福河湖60条(个)以上,全省幸福河湖数量累计超过300条(个),实现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2026—2030年,新建100条(个)以上幸福河湖、1000余公里滨水休闲岸带,幸福河湖总长度达到10000公里以上,新增10个全域幸福河湖县(市、区);全面巩固建设成效,提档升级幸福河湖80条(个)以上。幸福河湖防洪达标率达到95%、水质达标率达到100%,母亲河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0%,群众亲水满意度达到95%,河湖水文化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,滨水产业经济蓬勃发展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度提升。
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。通知明确,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点搭网配资,加强骨干河道治理,持续推进滦河治理,2025年完成滏阳新河、子牙新河、南排河等治理,2027年完成滹沱河、北运河、唐河等治理,有序开展全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,全面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;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。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、雨量站、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“三道防线”。2025年完成水文测站设施新建720余处、升级改造3500余处,2030年基本建成全要素、全量程、全自动、全天候监测的水文站网体系;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。强化河湖防洪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,科学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,最大程度发挥减灾效益。细化实化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,加强水库、堤防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,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,健全临灾预警“叫应”机制;严格管控河湖行洪蓄洪空间。2027年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纳入“全国水利一张图”,推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。
维护河湖健康生命。通知要求,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。2025年全部县(市、区)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,2030年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9亿立方米以上;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。谋划北运河、滦河、南运河等河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推进母亲河河道整治和水系连通等项目建设,大力实施生态补水,确保母亲河复苏目标全部实现,永定河、大运河水流全线贯通,白洋淀、衡水湖、南大港等3个湖泊湿地生态水位保障率达到100%;增强水源涵养能力。推进滦河、潮白河、永定河、子牙河等重点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,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。持续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、重点泉域保护修复、河湖地下水回补、河塘连通等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,2025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.64亿立方米,2026—2030年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6.31亿立方米;推进入海河口及河湖湿地生态保护。维护冀西北安固里淖、察汗淖尔等坝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,推进冀东北滦河河口以及北戴河等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,强化冀中、冀南白洋淀、衡水湖等重要湖泊湿地生态功能。
实现河湖清洁美丽。通知明确点搭网配资,推进亲水宜居生态岸线建设。在保障河势稳定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露营滩地、观景平台、游憩绿道、沿河栈道等城乡亲水设施;持续改善乡村河湖面貌。2026—2027年集中开展乡村河湖库治理管护攻坚行动,加强农村河湖水系治理,基本消除河湖类型农村黑臭水体。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%;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。系统推进白洋淀流域和京津水源涵养区等重点区域水环境治理。2025年全面完成所有流域、重点湖泊排污口整治。2030年幸福河湖水质达标率达到100%。
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。通知强调,推进滨水经济多元融合发展。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、生态农业带、优质服务业,发展多元滨水产业,培育特色水经济品牌。利用好优质水资源,培育壮大饮用水产业基地;建立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推动构建水利特色鲜明、各地因地制宜、社会各界参与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,2025年完成滹沱河、沁河等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测算,形成产品清单。
保护传承弘扬河湖文化。通知要求,加强河湖文化保护传承。开展大运河等重要水利遗产调查,梳理水文化、水系变迁和河湖治理脉络,做好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。深入挖掘南水北调、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。系统梳理滹沱河、白洋淀等具有红色基因的河湖文化,赓续红色血脉;打造形式多样的河湖文化载体。将幸福河湖建设与文化旅游、科普研学、文创产品、文体赛事等相关文化产业深度融合,依托水利工程、水利风景区打造水情教育基地,结合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水文化展馆、主题公园、长廊等;加强河湖文化宣传教育。利用报纸、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,宣传冀水文化,讲好河湖故事。
提升河湖管护能力。通知强调,健全长效管护机制。推广河湖物业化管护模式,有效增强河湖精细化管护能力。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、现代化水平,2025年完成黄壁庄、邱庄、陡河等水库矩阵管理国家级试点建设,2026年完成岗南、西大洋、王快等水库矩阵管理省级试点建设;强化河湖智慧化管护。结合数字孪生建设点搭网配资,融合卫星遥感、无人机、视频监控等系统,构建形成“天空地水工”一体化监测感知网,迭代升级省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,实现河湖智慧化管理和信息交互式共享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